2020年重金屬企業排放廢水將實現在線監控全覆蓋
背景
珠海市環境保護局近日印發《珠海市貫徹落實廣東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三五”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開啟了“十三五”重拳防治重金屬污染的序幕。
●如何對涉重金屬產業布局管控
禁止在居民區、學校周邊建重金屬企業,對落后產業逐步淘汰。
●如何強化對市民的健康保障
珠海將完善重金屬污染高風險人群健康監測網絡和人體重金屬污染報告制度,定期對重金屬污染高風險區域內食品、飲用水進行重金屬監測,對幼兒、中小學生和涉重企業一線職工等高風險人群進行生物監測。
●如何避免受污染農產品流入餐桌
珠海將完善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監管,重點加強糧食、蔬菜、肉禽蛋奶、水產品等的重金屬監測評估,防止受污染農產品流入市場。
●如何防范重金屬污染農產品
珠海推出具體措施,將從農藥、化肥、飼料生產、使用;農田、菜地管理等各環節全面防治。珠海將加強農藥、化肥及飼料生產過程中重金屬添加劑的使用監管,研究并推廣重金屬低累積農作物品種。完善農田土壤重金屬監測網絡,對污染嚴重的農田、蔬菜基地開展重金屬污染定期監測,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檔案。加強對工業廢渣、生活垃圾和畜禽糞便作為農用的管理。
珠海將禁止在居民區、學校周邊建重金屬企業;城區污染較重的重金屬企業將制定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計劃;全市構建重金屬監測網絡,實現對重金屬排污企業實時監控,防范受污染農產品流入市場……珠海市環境保護局近日印發《珠海市貫徹落實廣東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三五”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開啟了“十三五”重拳防治重金屬污染的序幕。
通知提出了珠海重金屬污染防治目標,計劃到2020年,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涉重金屬行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城鎮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重點污染物指標穩定達標。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和環境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建立起完善的重金屬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風險防控和健康風險評估管理體系,環境安全得到切實維護。
亮點
A 管控重金屬產業布局
珠海將強化涉重金屬產業空間布局管控,歷史遺留、城區已有污染較重的重金屬企業擬逐步搬遷或停產。通知稱,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企業,“加快推動重污染企業退出,各區要對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電鍍、有色金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等污染較重的企業進行排查并制定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計劃。”
鼓風爐、含汞電池、水銀體溫計和血壓計等落后生產工藝、產品將逐步淘汰。通知明確,珠海要淘汰燒結機-鼓風爐和燒結鍋-鼓風爐煉鉛、反射爐及鼓風爐煉銅、極板槽化成等落后生產工藝;逐步淘汰現有鎘鎳電池、含汞電池、水銀體溫計和血壓計、非醫用非電子測量儀器。在鉛酸蓄電池行業,全面淘汰使用鉛鎘合金;在養殖業和飼料生產企業,淘汰使用胂制劑;全面推進含鉛涂料的淘汰限制工作,“2017年底前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制革、電鍍、鉛酸電池、再生鉛等生產項目。完善產能過剩行業淘汰資金補貼獎勵政策,鼓勵涉重金屬企業主動退出。”
B 重金屬企業將實時監控
除了源頭治理、防控,加強重金屬污染的跟蹤監測,加大執法打擊力度,也是珠海防治重金屬污染的一大重點。
通知提出,珠海將于2020年底前,完善重金屬監測網絡建設,完成重金屬空氣環境監測點位布設,區級環境監測站基本實現飲用水源重金屬監測指標的全覆蓋。
目標如何完成?通知給出了“實現路徑”,要求加快推進重金屬排放重點企業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強化便攜、自動監測等技術監控手段運用,提高企業在線監測水平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實現對重金屬排放企業的實時監控。到2020年,珠海重金屬重點監控企業重金屬排放廢水在線監測全覆蓋。加強對污染源及其周邊水、氣、土壤、農作物、食品、人體開展重金屬跟蹤監測。在重點企業周邊敏感地區建設空氣自動監測站,開展鉛、汞等污染物指標自動監測。
C 保障市民“舌尖”安全
近年來,各地執法部門在市場檢測中發現部分農產品受到污染,重金屬超標的案例不時被曝光。
如何避免受污染的農產品流入餐桌,成為珠海此次重金屬污染防治的一個重要目標。通知明確,珠海將完善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監管,重點加強糧食、蔬菜、肉禽蛋奶、水產品等的重金屬監測評估,防止受污染農產品流入市場。
如何防范重金屬污染農產品?珠海還推出了一攬子具體措施,將從農藥、化肥、飼料生產、使用;農田、菜地管理等各環節全面防治。通知稱,珠海將加強農藥、化肥及飼料生產過程中重金屬添加劑的使用監管,研究并推廣重金屬低累積農作物品種。完善農田土壤重金屬監測網絡,對污染嚴重的農田、蔬菜基地開展重金屬污染定期監測,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檔案。加強對工業廢渣、生活垃圾和畜禽糞便作為農用的管理,不符合農用標準的不得進入農業生產區域。
進一步強化對市民的健康保障,是珠海此次防治重金屬污染的另一大亮點。通知稱,珠海要建立健全重金屬污染環境健康綜合監測體系和診療體系,加強重金屬污染生物檢測、健康體檢和診療救治機構與能力建設,完善重金屬污染高風險人群健康監測網絡和人體重金屬污染報告制度,定期對重金屬污染高風險區域內食品、飲用水進行重金屬監測,對幼兒、中小學生和涉重企業一線職工等高風險人群進行生物監測。